8月4日至7日,馬克思主義學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室、中國近現(xiàn)代史綱要教研室教師研修團走進福建寧德、廈門,開展以“不忘初心·重走革命路”為主題的紅色實踐研修活動。
4日,研修團從福建寧德的霞浦縣城出發(fā),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向西,目光所及峰巒重疊、草木蒼翠,驅車1個多小時后,終于來到了大山深處的西勝村。穿過山谷里的一片電商葡萄園基地,山腳下是不大的西勝寺,1930年,閩東游擊隊就誕生在此。
這里地處兩縣四鄉(xiāng)結合部,為少數(shù)民族畬族聚居地。步入西勝寺隔壁的閩東紅軍獨立團舊址陳列室,部隊歷史沿革圖文展和根據(jù)地地形地貌沙盤,讓研修團對閩東革命歷史有了直觀深入的了解。在葉飛、曾志為代表的中共閩東特委領導下,游擊隊很快發(fā)展為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閩東紅軍獨立團,創(chuàng)建了閩東革命根據(jù)地,先后參加過土地革命、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,可謂一支英雄的部隊。
6日,研修團來到寧德三都澳斗姆島紅色革命舊址。1930年代,葉飛領導的閩東紅軍在三都澳開辟了閩東海上交通線,斗姆島就是其中一個秘密據(jù)點。斗姆島是一座山島,南側山坳里有許多巖洞,洞內亂石嶙峋,蜿蜒曲折,當時許多軍需品都藏于洞中,受敵人追捕的地下黨員也被安置在這里而后轉移。在近40度高溫的烈日炙烤下,老師們穿行在當年交通員走過的山崖峭壁間、躲過的巖洞迷宮中,一路下來氣喘吁吁、汗流浹背,切實體會到了閩東紅軍穿梭在海島交通線上的艱辛。
7日上午,研修團一行前往廈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交流,無意間發(fā)現(xiàn)該院所在的囊螢樓掛著“福建第一個黨組織舊址”的牌子。這引起了老師們的好奇。原來,早在1926年2月,我黨就在廈大學生宿舍囊螢樓創(chuàng)立了福建第一個黨支部,支部成員羅揚才、李覺民、羅秋天皆為青年學生。1927年6月2日,羅揚才慘遭國民黨殺害,時年22歲。
革命的火種一經(jīng)點燃,便生生不息。1930年8月,中共福建省委機關秘密遷至與廈門大學隔海相望的鼓浪嶼區(qū)虎巷8號,繼續(xù)指揮全省的革命斗爭。
7日下午,研修團一路尋找到虎巷8號。站在革命舊址前,遙想當年,每天上午,軍委秘書曾志像個到市場買菜的家庭主婦,把文件帶到黃家渡一棵樹下與虎巷8號的省委小交通員黃若章交接。黃若章也在此時把各地送給軍委的報告交給曾志。1931年3月25日,省委機關遭到破壞,秘密交通線被迫轉移。
通過這次福建之行,研修團對毛澤東提出的“農(nóng)村包圍城市,武裝奪取政權”革命道路有了切身認識:一是福建多山,交通困難,不利于國民黨機械化軍事作戰(zhàn);二是福建貧窮,農(nóng)民的革命精神高漲;三是福建從地理上看,屬于國民黨統(tǒng)治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從力量上看,沒有出現(xiàn)兩廣、山西等省那樣威霸一方的軍閥,也屬于國民黨統(tǒng)治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
“百聞不如一見,這次福建之行不僅印證了毛澤東思想的偉大,也印證了實踐調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!毖行迗F成員熊玉文教授認為,此次實踐調研對講深、講透、講活《中國近現(xiàn)代史綱要》和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》課程相關內容意義重大。
“黨史就是最生動的教科書。重訪閩東紅軍獨立團和福建黨組織的革命足跡,就是一堂鮮活生動的思政課,就是一次共產(chǎn)黨人的‘補鈣之旅’和‘精神之旅’!毖行迗F團長、學院黨委書記沈召前表示,福建早期黨組織和閩東紅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浴血奮戰(zhàn)、百折不撓,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值得我們永遠銘記。研修團將把研修中搜集到的鮮活革命事跡融進思政課堂,讓青年學生在學史中增信、明理、崇德、力行,筑牢聽黨話、跟黨走的思想根基,自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。(沈金霞)
聲明: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新江南網(wǎng)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,新江南網(wǎng)號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新江南網(wǎng)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(lián)系管理員(yin040310@sina.com)刪除!
閱讀推薦
新聞爆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