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中建八局建設的浦口高新區(qū)海橋路配建高中項目基本竣工。 通訊員 殷望 南京日報/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
信息化設計、智能化加工、快速化拼裝,最近,一座造型別致的景觀橋在浦口區(qū)海橋路某高中項目搭建完成,這也是我市首次采用3D打印技術在校園內建設的多跨混凝土曲線橋,構建綠色校園新景觀。
標準足球場、一幢幢嶄新的教學樓、辦公樓,一塊塊下凹式綠地和花園,走進基本建成的校園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綠意蔥蔥。教學樓、圖書館等各類建筑通過空中步行平臺串聯,方便學生無障礙通行。在平臺下方的雨水花園內,一座造型別致的橋梁尤為醒目。該橋藍白相間,如同波浪橫臥在水面上。
“這就是3D打印景觀橋,在南京校園中也是第一次出現。”施工單位中建八局三公司項目總工王日彤向記者介紹,該橋呈現三維異面曲線,以傳統(tǒng)的造橋技術很難實現。項目與東南大學教授團隊開展合作,開展橋梁設計和混凝土材料研發(fā)。研發(fā)的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和纖維增強強材料,高強度和高韌性使得復雜的橋梁幾何結構得以實現。在工廠將橋梁圖形輸入電腦,與工業(yè)機器人進行對接,從而實現橋梁構件的打印。運至學校,僅半天時間就完成了安裝。王日彤表示,不僅是橋梁,學校建設過程中,也充分采用裝配式工藝,工廠化生產構件,現場進行安裝,裝配率達到45%。
不僅是橋梁能打印,記者走進位于六合區(qū)的工廠,垃圾站房、公交站臺、市政景觀構件等,均是3D打印而成。“我們前段時間在浦口區(qū)路邊完成了首個3D打印車棚的安裝,這在南京也是首次!蹦暇┘我砭軝C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,近年來,企業(yè)積極參與智能建造,公交站臺、咖啡屋、公共廁所各類3D打印產品,被應用到了城市中。目前,企業(yè)已在阿聯酋設置工廠,實現3D打印建造的“出!。
今年8月1日,《關于在我市建設工程中鼓勵和引導智能建造技術應用的通知》正式實施。我市鼓勵政府投資新開工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的房屋建筑項目和投資總額超過1億元的市政工程項目積極采用智能建造技術。引導城市更新、市政橋梁、軌道交通、綜合管廊、交通樞紐等其他建設工程,盡可能開展應用實踐。
記者從市建委了解到,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,我市印發(fā)實施方案,培育場景應用,并打造南部新城智能建造項目集聚區(qū)。如新投用的全民健身中心工程,采用裝配式技術、BIM技術、智能化技術,打造出高質量的城市健身休閑綜合體。
近期,二十九中新校區(qū)等24個智能建造試點項目通過了中期評估。同時南京醫(yī)科大學公共衛(wèi)生科教綜合樓等17個項目26日完成公示,又將為我市新添一批智能建造試點示范。
聲明:
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新江南網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,新江南網號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新江南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。如有侵權請出示權屬憑證聯系管理員(yin040310@sina.com)刪除!
閱讀推薦
新聞爆料